2008.12.15

到了正式婚禮的這一天一早七點左右我就被震耳欲聾的歌聲吵醒了

鄉下地方大家本來就早起

對平常都八點多起床的我實在很痛苦尤其在這麼冷的天氣

把我吵醒的就是這個歌舞團

說歌舞團好像也不太對因為只有唱歌沒有跳舞

反正就是一個今天一大清晨臨時搭建的舞台上有兩個歌手已經開始在唱歌準備炒熱場子

大清早氣溫還很冷,霧氣壟罩

今天的天氣似乎有點陰雨

希望不要影響婚禮的進行

還好隨著時間越接近中午太陽出來了,霧氣也散了

新郎必須一大早先去洗頭做髮型

洗完頭回來後要特別去一位附近的長輩家洗澡

洗完澡之後就換上全新的衣物

準備要去迎許新娘

當地有一個習俗~在這一天新郎、新娘都不可以穿內褲,原因~不可考,乖乖照做就對了

這位就是今天的男主角~新郎倌

剛洗完澡著裝完畢,由姊姊再幫他做出發前的整理

在中國比較鄉下的地方年輕人都很早婚

我們今天的新郎倌也不過才22歲

在這裡超過25歲還不結婚的實在不多

新娘子當然也很年輕~21歲

而且因為許多人都是到外地工作

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會回家

很多人都是趁著回家過年的時候順便物色對象

看對眼的就先訂婚

甚至直接結婚的也比比皆是

我們這對新人從認識到訂婚也不過兩個星期

這還不是最快的喔

對他們來說是很正常的

不過離婚率似乎並沒因為這樣閃電結婚而如果我所認為的會很高

聽說這裡離婚的比例低到不行,這對我們台灣人來說實在很難想像

接著要來迎接新郎的樂隊來了

雖然樂隊人不多

不過個個都把樂聲奏得響亮

加上不停的鞭炮聲也是熱鬧的很

新郎在出發迎取前得先回家祭祖

而回家的這一段路就必須由樂隊來帶路

新郎必須沿街發煙打點鄉親

為什麼?

習俗嘛!!

就這樣一行人在樂聲及鞭炮聲中開始往家裡走

當然沿街就位會吸引鄰居出來觀看

也算是告訴所有鄉親

吾家有男初長成

今日要娶親啦

一行人就這樣繞了村子走了大半圈

新郎必須見人就發煙

也順便接受大家的道賀

大家一起沾沾喜氣

許多親戚及長輩也會特別提前走出來向新郎道賀

這位就是新郎的四叔

待會大家還會看到他的~

回到家後新郎要先祭祖

告訴祖先說今天咱們家要添個媳婦啦

祭完祖之後

新郎坐在主桌

然後桌上端上一碗碗白蓮子上面貼上囍字插上松葉

在出發迎娶之前要先來個"狀元席"

"狀元席"

其實就是一群男的陪新郎吃這一頓

就如同咱門台灣新娘出嫁前要吃姐妹桌是一樣的意思

至於為何要先擺上這一碗碗的白蓮子及插上松葉

嘿嘿~

習俗嘛!!

幹麻問那麼多

就是我得到的答案

等到眾狀元們坐定後

就開始上菜了

新郎左邊的空位有個空位

就是我的位置啦

沾沾喜氣嘛~

難道比起他們我不像狀元嗎??

狀元席上菜時必須由小男童端菜

每上一道菜

就換走桌上一碗白蓮子

然後新郎就要給端盤子的小男童一個紅包

如同各位所看到的

這裡的酒席每一道菜都是像桌上這樣用大碗裝的

而且除了第一道是花生甜湯及第二道的筍衣(桂竹筍剝成一片一片炒辣椒)第三道蛋糕湯(將蛋先蒸過再切片煮湯)

接下都是肉、肉、肉

而且幾乎每天吃的都差不多是這些菜

手工魚丸(純魚肉做的丸子,又軟又Q口感完全不同台灣的魚丸)

糯米肉丸(瘦豬肉剁碎揉成丸子裹上糯米蒸熟)

黑木耳肉絲(就是黑木耳和肉絲炒出來的一道菜,很簡單不過我最喜歡這一道)

雞肉炒白蘿蔔(雞肉與白蘿蔔家辣炒出來的一道菜)

魚內臟(魚的內臟如腸子和魚鏢炒辣椒)

還有就是這裡最有名的緬陽三蒸

蒸肉(豬肥肉裹上蒸肉粉下去蒸的)

蒸魚(就是我們之前看到的魚裹上蒸肉粉下去蒸的)

蒸菜(蓮藕加上竽頭還有蒸肉粉)

最後一道菜一定是辣榨菜炒肉絲

而且白飯是所有的菜都上完最後才上的

這就是我連吃四天的共八餐囍宴大餐

這輛就是今天婚禮負責載送新人的的禮車啦

是不是佈置的很喜氣呢

在這裡的禮車車隊數量也和台灣一樣

以六輛來求個吉利

因為這個車隊除了要載娶親的的人馬和樂隊

還要把女方的陪嫁也一起載過來

所以是三輛轎車和三輛麵包車的組合

現在就準備上路去接新娘啦

新娘家就在距離黃灣約約一個鐘車程的郭河鎮

按照慣例迎親車隊到了必須提前下車

然後一樣沿路奏樂鳴炮來告訴當地眾鄉親

娶親隊伍來啦~~


女方的媒婆會先前來迎接

就是這位穿紫色外套的太太

穿黑色外套打黃圍巾則是咱們男方的媒人代表

媒人婆就帶著我們往新娘家的路上走


新郎倌到了這裡也是一樣沿街發菸給當地鄉親

讓大家一起沾沾喜氣

到了新娘家依當地習俗

女方的父母親是必須要迴避的

所以我自始至終到整個四天的婚禮結束

都沒見過女方的父母

而擋在新娘房間門口的就是新娘的弟弟

也就是新郎的小舅子啦

台灣人俗話說"皇親母舅大"

結婚當天可是要尊稱為"舅老爺"的喔

而咱們就老爺遲遲不開門當然是為了要討個紅包囉

當場還直接和媒人討價還價了起來

最後終於通過小舅子這關順利進房迎接新娘啦

這位就是咱們今天的女主角~

是不是看起來很有福氣啊

事不宜遲

新郎當然趕快準備接新娘回家

這裏好像沒有所謂看時辰這件事

也沒有合八字選黃道吉日

據說只要是農曆的雙數日

然後沒有不宜嫁娶就是好日子

離開之前新郎、新娘要向女方家中祖先牌位行三鞠躬禮

算是向列祖列宗報告咱們家有女初長成今日要出嫁了

接下來就準備把新娘迎娶回家啦

當地的鄉親也熱情的給予祝福

大家圍過來看熱鬧兼沾喜氣


迎娶的隊伍一樣必須要在當地村子裡繞場一週

一樣是鞭炮齊鳴、樂聲齊揚熱鬧的不得了

這裡用的鞭炮就像以前的傳統鞭炮一樣

點起來震天價響而且炸開後炮心打到人痛的不得了

這短短幾百公尺走起來似乎特別漫長

不過感覺很熱鬧

也很有古早時後鄉下結婚的Feel


迎親隊伍終於走到車隊旁

準備上車往男方家出發啦

 

到了村口車隊又停了下來

大家都下了車

原以為又像先前一樣

要再沿街奏樂鳴炮走進去

不過似乎不是這樣

新郎新娘原地不動似乎在等什麼

這時候只看到從對面也有一群人遠遠向我們走來

走近一看

大家都笑翻了

原來是男方家裏的父執輩的大伯"盛裝打扮"前來迎接我們

有沒有看到他額頭上寫著"大爹"啊

不只是大伯連大伯母也是他們叫的大娘一樣比照辦理

畫個大濃妝

算是要來熱烈歡迎新媳婦的到來

接下就由大爹和大娘牽著新娘往家裡頭走去

原來這就是他們俗稱的"背媳婦"

就是新娘子迎娶過來之後

男方的長輩要出來迎接

由父親的眾兄弟們輪流背新娘子走一段路

不過因為新娘子現在已經身懷六甲

所以只能用牽的

不然畫面一定更好笑

 

大伯完了之後接下輪到二伯上場

大家都不計形象粉墨登場

反正這種機會不是天天都有

大家開心就好

就這樣一個接這一個

諸位叔伯輪流上陣

大家都得要陪著新娘走一段路

歡迎她的到來

雖然男方的爸爸已經不在了

不過諸位叔伯們都一一前來迎接新娘子

歡迎她的加入

這位是三伯

接下就是前面有出現過的四叔

大家都輪流上場迎接新娘子

因為四叔比較年輕塊頭又大

所以在大家簇擁下

應觀眾要求把新娘抱了起來

反正大家開心就好

再來是排行老么的五叔

一樣逃不過

一個一個來

歡迎咱們家媳婦的到來

平常這些長輩們

可是沒有這麼搞笑的喔

只是今天是大囍之日

所以必須配合演出

現場看實在好笑

最後一棒

婆婆上場了

看婆婆笑的樂不可支

就知道她對這個媳婦有多滿意啦~

如果公公還在的話

是連公公都要背媳婦走一段的

而且做婆婆的還要掛個醋罈子在脖子上表示吃醋之意

那畫面就更有趣啦

經過這一番笑鬧之後

終於來到家門口啦

新郎牽著新娘準備進家門啦

新郎新娘就位

主持人宣佈婚禮開始

主婚人講話

證婚人講話

宣讀結婚證書

雙方交換信物

夫妻對拜

準備送入洞房囉

婚禮簡單隆重

奏樂鳴炮放煙花

恭喜完婚~

最後新人分送喜糖

原以為是要拿著托盤來請親友吃

沒想到這裡是直接把喜糖用力向觀禮的親友一灑

然後大家搶成一團

反正大家熱鬧好玩就好

怎麼搞~不用太在意啦

新郎新娘進洞房後

女方一起陪嫁過來的家人要進來探視

依序是新娘的表妹、新娘、親妹妹、親弟弟和表哥

在這個時候

屋外的歌舞台表演也接著繼續下去

身穿戲服的就是早上在舞台上唱歌的那兩位

加上後面的一位男士

三人輪番上陣場歌

中間還穿插唱戲

現在就是在唱鳳陽花鼓

就這樣小調、戲曲、流行歌曲

節目一個接一個表演給來囍宴的賓客觀賞

請歌舞團表演不奇怪

特別的是當地的習俗是來參加囍宴的親友除了要給禮金之外

還要上點歌禮金

這裡叫給點歌錢

意即親友要花錢請歌舞團唱歌

而且還會在門口張貼紅紙

寫上眾親友給的金額

再交由歌舞團在表演的空檔中一一宣佈

表示眾親友的祝福

接著囍筵準備妥當

囍宴正式開始

不過可不像台灣是有個主桌

新郎新娘坐大位

然後雙方家長坐在一起

這裡是新郎、新娘並不坐一起

而是像坐姐妹桌一樣的由一群女性親友來和新娘做同桌

這個時候新郎則是在外面招呼其他親友賓客

在這裡絕大部分的人都有喝酒

而且八成以上都是喝白酒

所謂的白酒是像高梁、大麴、五糧液之類的

動輒40%、50%

而且是只要吃飯就喝酒

可能是天氣冷多喝點酒可以驅寒吧

不喝白酒的就喝啤酒

一瓶430cc的燕京啤酒

在這裡只賣1元人民幣夠便宜吧

我喝過還滿好喝的

不是假酒啦

菜色其實都差不多

花生甜湯、筍衣、蒸蛋、蒸菜(蓮藕、芋頭)

而且口味都很重加上天氣冷怕菜容易變涼

所以在料理時都會加上很重的油

讓每道菜的溫度可以維持久一點

雖然稱不是上是山珍海味

不過都是很樸實、簡單的美味

我個人是覺得還滿好吃的啦


囍宴結束有些賓客陸續離開

原以為今天的節目應該算結束了

沒想到傍晚時分

幾位長輩把兩張桌子併排

舖上毛毯、擺上托盤

三表哥開始整理名單

此時我還看的一頭霧水

沒多久客廳及門口就擠滿了賓客和村子裡的鄰居

準備要來看熱鬧

新郎、新娘也就位

我趕緊找個好位置

看看接下來有什麼節目


這時候三表哥開始一一唱名

然後就看到被唱到名的親友長輩

手上拿著一疊錢

放到桌上的托盤裡

每個親友放錢上來

就會立即有專人點錢

然後由司儀宣佈金額

新郎新娘就要點頭、鞠躬

這就是所謂的"磕頭錢"

而鄰居雖然不用上禮

但是大家也會來湊熱鬧

看看每位親友包多少紅包

通常這個時候給的紅包是金額最大的

禮金給的多雙方都有面子

這種場面還真的是頭一回見到

新郎除了向上禮的親友鞠躬外

也不忘要向來觀禮的賓客發煙

這裡的男人見面的第一個動作

就是給煙

幾乎絕大部分的男人都抽煙

我好像還沒看到不抽菸的男人

有時人一多大家互相發煙

就會看到嘴裡叼一根

手上夾了好幾根

耳朵上也放了一根

所以像我這種不抽菸、不喝白酒的人

剛到這裡還真有點格格不入

最後所有賓客都上完禮

還會宣佈總金額

今天的整個儀式終於結束


隔天一早親友再度聚集

在開始上菜之前

每個人桌上的碗裡都擺了幾顆蛋

你可選生的帶回家

也可以選熟的現場吃

重點是吃完要在裝蛋的碗裡放錢

然後新娘會一一出來收

這就是所謂的"蛋錢"

為何要吃蛋?

老話一句~

習俗嘛~

下午的這一餐囍宴也是整個四天婚禮的最後一餐了

上菜錢大家桌上都擺了一個塑膠提袋

裡面裝的是茶點和餅乾

要給客人帶回去的

新娘還會一一幫大家倒用紅糖沖泡的甜茶

沒錯喝完茶

記得杯子裏一樣要放錢喔

這就是所謂的"茶錢"

金額當然沒有磕頭錢的大

一般大多是10元、20元人民幣

比較大咖的賓客就會給個100、200之類的

所以整個四天喜筵吃下來

要先給"禮金"再給"點歌錢"然後是金額最大的"磕頭錢"

最後是"蛋錢"和"茶錢"

還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這裡吃酒席坐的是方桌而不是圓桌喔

一張桌子就一邊坐兩個人總共坐八個人

然後12道菜

除了酒並沒有其他飲料可喝

吃到這裡終於有種解脫的感覺

再好吃的料理連續四天共吃八次也是會膩的吧

在這裡~

每天的兩餐之間

除非有什磨儀式要進行之外

大家最常做的一件事

一樣是會聚在一起

一 桌一桌得坐在一起

要幹嘛呢?

沒錯就是打牌啦

而且還都把桌子搬到門口就在太陽底下

一來冬天陽光曬得暖活

二來還可以節約電費

一舉兩得

新郎也跟著加入陣局

和親友築起方城之戰廝殺了起來

這裡打的麻將和台灣打的完全不同

首先沒有花牌

沒有中、發、白

也沒有東、南、西、北

就只有筒子ˋ條子和萬子

只可以碰牌和槓牌不可以吃牌

打十三張麻將

不算台數

就只有胡牌和自摸兩種計算方式

胡牌的繼續當莊家

但是莊家也沒有多台數

所以沒有連莊台

但是除此之外

還可以買碼就是我們所謂的插花

常常會看到一桌四個人在桌上打

旁邊圍上一群人在買碼

買碼的規則有點複雜

我問了兩次還是聽不懂

所以沒法向大家說明

特別的是

如果有槓牌

不管是不是你胡

都可以像丟牌讓你槓的那一家要錢

如果是暗槓則可以像其他三家拿錢

不管最後是不是你胡牌都可以拿錢

是不是很特別啊

麻將的玩法還真的是千變萬化呢


除了打麻將

也有人玩樸克

而且幾乎只玩一種,就是"鬥地主"

因為鄉下地方沒太多娛樂,大家又早睡

所以除了打牌沒太多選擇

可能很多人沒聽過"鬥地主"

但是玩法很類似我們這裡再玩的"大老二"

不過又有些不同

會有所謂的莊家也就是所謂的地主

比地主先把牌丟完就算贏

所以才會有鬥地主這個名稱的由來

好像在搞鬥爭一樣

勝負計算方式有算一把多少錢也有算剩餘的張數的

不過我沒有實際下去玩

我對賭博興趣不大

而且不喜歡跟不熟的人打

所以還是看看就好


就這樣四天的囍宴就在不斷的吃、喝、賭當中結束了

也算很不一樣的體驗啦

應該很少人有聽過像這樣結婚要連續吃喝四天的吧

當地人也都知道一般人結婚都是一餐搞定的

還不望補上一句"電視上有看到"

是不是很可愛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2471t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